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稿件上传>>民革贵州
民革榜样人物、民革毕节市工委主委肖远福:乌蒙山水映初心         2025年04月07日17:36

人物名片

肖远福,曾获民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现任贵州省政协委员、民革贵州省委会常委、贵州省毕节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毕节市工委主委、毕节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

2024年4月25日,肖远福到毕节市威宁县观风海镇李子村开展巡河工作。

2024年1月31日,肖远福到纳雍县化作乡梯子岩村慰问困难群众。

世人惊叹“乌蒙山连着山外山”的壮丽,生长于斯的肖远福却感慨家乡巨变的不易。作为土生土长的毕节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交通建设到环境保护,从产业发展到教育医疗,他全力以赴投入自己负责和参与的一项项具体工作中。他参与定点帮扶纳雍,推动200余个项目上亿元资金落地,投入“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千方百计招才引资,推动富民增收。

脱贫攻坚的“实干家”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五看家人有没有卧病床。”这是脱贫攻坚战期间,肖远福等工作人员在走村串户调研考察农户家庭真实状况时总结出的“五看”方法。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就要了解当地贫困户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只有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肖远福在参加毕节脱贫攻坚战和民革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组时,每个月都要去乡镇基层走访调研好几次,几乎每周都有任务。扎实深入的调研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让他收获了一线的实情,吸收了基层的鲜活经验,进而推动扶贫济困的相关政策和工作方法更接地气。

为更精准了解实情,肖远福等创新采用“个别访谈法”——事先精心准备访谈提纲,与县领导、乡镇干部、农户代表等分别交流。在自然的聊天氛围中,大家放下顾虑,说出了许多真实情况。与此前将各方代表汇聚一堂座谈发言的方式相比,这种办法发现问题更加精准,把握情况更为贴切深入。这些来自一线的调研成果和务实管用的好方法,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被写进民革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组的调研报告中,获得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在对口帮扶的纳雍县化作乡梯子岩村,肖远福实地考察合作社运营情况,鼓励村民们注重玛瑙红樱桃的种植和深加工,从提升产品品质到优化包装营销,再到配套特色餐饮,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勾勒出清晰的蓝图。在他的推动下,梯子岩村的生态旅游合作社逐渐壮大,村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最终成功脱贫。肖远福还积极协调资源,为纳雍县化作乡争取到贵州省发改委节能减排路灯项目经费160万元。当一盏盏路灯照亮夜晚的乡村道路时,也激发了村民们对更美好生活的期盼。

乡村振兴的“奋斗者”

当毕节与全省全国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肖远福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接续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虽然脱贫攻坚战打赢了,但我们在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方面弱项还较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就要努力弥补这些方面的短板。”肖远福说。

为助推产业发展,肖远福主动牵线搭桥,促成广东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纳雍县合作共建食品研究院,共建纳雍县示范产业园,为纳雍县的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签订纳雍农产品在“乡兴湘味”平台销售的协议,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专家从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进行现场教学培训,助力纳雍县茶产业迅速成长壮大;推动中洲农会(广州帮扶馆)帮助销售纳雍滚山鸡、红托竹荪等农特产品,联农带农帮助258名农户稳定增收约235万元。

在调研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时发现的一些现象,令肖远福感触颇深。“有些患者宁愿去外省市知名大医院排一两个月队等待看病,也不想在本地医院就诊。”肖远福举例说,“新修建的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购置的一台先进医疗设备,曾因无人能操作而一度被闲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毕节市赴外就医人数达23万人次,其中重症患者占比超40%,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地医疗卫生发展的状况距离老百姓的需求期望还有较大差距。

为改善这种情况,在民革中央支持下,2023年7月,民革贵州省委会“博爱牵手·生命护航”医疗帮扶行动在毕节启动,肖远福带领民革毕节市各级组织和民革党员积极协助和参与相关工作,先后促成多所国内知名医院和医疗机构对毕节多家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同时,毕节市肿瘤医院还与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部分外援专家学者一起,联合在纳雍县、大方县、七星关区共82个乡镇(街道)多次开展肿瘤防治知识培训及义诊活动,受益医务人员1580余人,救助恶性肿瘤困难患者2151人次,救助金额近300万元。

此外,肖远福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倾情助学兴教。他为纳雍县猪场乡争取到“同心博爱”奖学金24万元,为毕节市争取到价值578.5万元的中小学教育现代化设备,筹集资金480万元建设纳雍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室,协助民革中央、民革贵州省委会在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

铁路建设的“攻坚手”

“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形象地阐述了交通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2017年10月至2022年1月期间,肖远福担任毕节市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当时正是毕节市交通建设如火如荼、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肖远福负责成贵高铁的征地拆迁工作,面对的可谓一块“硬骨头”。

“有时候真是非常难,因为有些老百姓诉求确实过高,有些要求是我们政策规定的条件达不到的,只能不断做好动员工作。”忆及当时情景,肖远福如是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征地区域有位房主对拆迁补偿标准不满意,经工作人员多次解释劝说后仍迟迟不肯签协议。最后,肖远福亲自上门去做房主的工作,细致耐心地讲清政策,讲明高铁修建的重大意义,同时表态会按政策允许的最高标准给予赔偿。在连续沟通交流近3个小时后,房主被肖远福的真诚和耐心打动,终于同意签订协议。

在肖远福和众多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毕节市的铁路建设快速推进。2019年12月16日,成都至贵阳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风驰电掣的列车在高峻苍茫的乌蒙山水间穿行,毕节从此进入高铁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又增加了一个强力引擎。

乌蒙山水的“守护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守护者,肖远福自觉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多次率队深入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等地,针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及水环境保护展开细致调研,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为了推动跨区域协作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肖远福积极参与云贵川三省四市政协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圆满完成了2022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筹备工作,确保了会议在毕节的成功举办。

2024年5月,肖远福还参与并组织了“赤水河保护宣传周”活动。他推动主题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寨,广泛宣传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向群众耐心讲解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意义,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

此外,肖远福还格外关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他多次带队深入县(区)、乡镇、村组、养殖场及农户家中进行调研,了解到畜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后,拟写了《关于推进毕节市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建议》的社情民意。相关建议得到中共毕节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批示,在推动全市农村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言献策的“多面手”

作为贵州省政协委员、毕节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毕节市工委主委,肖远福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履职,为全省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不断出谋划策。近年来,他组织各类视察调研活动20余次,开展课题调研65个,足迹遍布毕节各地。他指导全市民革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革毕节市工委、纳雍县工委共提交提案建议300余件,内容涵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

针对存在的“烂尾楼”和“老百姓钱花了房子却拿不到”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情况,肖远福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相关报告和建议,并在2023年1月的贵州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作了“抢抓政策机遇保交楼稳民生”的大会发言,获得了贵州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签批。2023年至2024年,他组织完成了中共毕节市委重大课题“夹岩水库水源地保护情况”专题调研,形成的《夹岩水库水源地保护的对策研究》调研报告获得“优秀”等次。他组织民革毕节市工委撰写的《关于毕节市煤炭资源开采及利用情况的提案》《关于做强我市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等被列为毕节市政府领导领衔督办提案。

肖远福重视社情民意信息的调研收集、整理撰写以及反馈报送工作,仅在过去的2年内,他就先后向上级相关部门报送社情民意信息30余篇,其中民革中央采用1篇、贵州省政协采用5篇、民革贵州省委会采用12篇。这些建议为当地中共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自1984年参加工作、2013年加入民革以来,肖远福40余载扎根乌蒙大地、10多年投身民革工作,青丝华发,初心不改。正如许多同事所评价的:在筑梦乌蒙的奋斗之路上,他用矢志不渝的坚守、兢兢业业的参与和无怨无悔的奉献,书写了一个个助力毕节建设发展、助推当地乡村振兴的真切故事,让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路更畅、民更富,也诠释着一位“民革榜样”的责任和担当、执着与温情。

(杨进亮)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